新埔陳氏宗祠是位於台灣新竹縣新埔鎮的一座宗祠,建於清代同治十年(1871年),是當地陳氏族人的重要信仰場所和族譜文化的傳承中心。

宗祠建築風格為傳統中國建築,包括大門、天井、正廳、偏廳、神龕等建築元素。宗祠中供奉著陳氏宗親的祖先牌位和神像,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辦的宗祠祭典更是吸引了大批陳氏族人和信徒前來參拜。

除了宗教信仰外,新埔陳氏宗祠還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是當地陳氏族人之間交流和凝聚的平台。宗祠內還有保存著大量族譜和文物,是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和族譜研究的重要場所。

新埔陳氏宗祠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得到了相關單位的重視和保護,已被列為台灣省定古蹟,是台灣地區保存完好的傳統宗祠建築之一,也是陳氏族人傳承和弘揚族譜文化的重要基地。

新埔陳氏宗祠

  • 登錄類別: 縣定古蹟
  • 公告日期: 2004-12-16
  • 創建年代: 清同治七年 (1868年)
  • 地  址: 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510號
  • 開放訊息: 星期三~星期日,上午09:00~12:00,下午12:40~16:00。

新埔陳氏宗祠歷史沿革

陳家祠始建於西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完竣西元1871年清同治十年,毀於西元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日軍攻佔新埔火燒新埔街事件。家祠於西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重建,竣工西元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庚子秋月,為台灣僅存之五所磚雕建築(板橋林家.新竹鄭家.霧峰.大里林家)。

新埔陳氏宗祠建築形式

陳氏宗祠主體建築為坐北朝南偏西的格局,平面呈現一座二堂二橫帶枕頭槓規模的祠廟建築,面寬五開間屋脊燕尾翹,從祠埕、前堂、正堂、左右橫屋與枕頭槓屋組構而成類似三堂二橫的格局。

新埔陳氏宗祠建築形式

整體空間配置為:第一進前堂是分劃宗祠裡外的主要空間,也是進出的門戶,中間的天井是各空間聚焦的室外空間,也是縱深建築通風採光與洩水的孔道;第二進由步口廊及正堂組成,為供奉歷代祖先牌位的神龕,正堂前設有捲棚拜殿步口廊,正中央有長方形砂岩拜占一塊,地坪全用紅磚鋪設但正堂與步口廊,明間與次間則用砂岩石條分劃,上懸【木本水源】【朝議大夫】兩方匾額記錄重建完成時間。正堂後方為ㄇ字形枕頭槓屋.形成牆廊式的半戶外空間.是祭典時臨時廚房與親宴場所。

陳氏宗祠建築極具特色,前天井為石板鋪地,庭內樹木與宗祠建築相得益彰,前堂中央三開間為步口廊,步口廊的外檐裝修是全建築裝飾精彩所在,砂岩牆檻、龍虎堵石雕、不同花式磚砌、整幅磚雕、灰泥彩繪、木質螭虎團爐窗、石雕麒麟堵、守門石獅對、三爪龍門神獻八寶、左右角間外牆砌磚、萬字砌(丁字砌、斜形砌)與金錢幣及砂岩堵丁順排列,代表著陳家財丁並茂,事事如意等,為竹縣少見的裝飾,左右兩間牆面為精緻的錢形磚組砌,水車堵上有作工細膩的泥塑裝飾,在歲月的流轉下更顯古趣。入門後為開敞的前堂,堂上木構架還保有百年來的韻味,十分難得。左右兩廊部分為廂房形式,亦為祭祀空間之一。正堂為祭祀陳氏祖先之空間,其建築空間高聳,具有嚴肅的氣氛,敞廳形式的空間與擺設,更顯官家之氣派。正堂之後方還有一個小天井,以開敞的廊連接,形成枕頭槓的形式,為準備祭祀用品及儲藏之空間。

陳氏宗祠主體建築為坐北朝南偏西的格局

陳氏宗祠以建築所呈現出的精緻與華麗,在在顯示出陳家豐厚財力與社會背景。整體而言,陳氏宗祠在格局上極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同時不論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特別是陳家後代維護得當,保留了百年的建築藝術與建築風格,相當難得。值得大家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