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上枋寮劉宅,又稱劉氏雙堂屋,是位於台灣新竹縣新埔鎮的一座古老宅邸,建於清代,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傳統閩南式建築,也是當地建築和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

劉氏雙堂屋建築風格為傳統閩南式建築,包括大門、天井、正廳、偏廳、房間等傳統建築元素,呈現出優美而典雅的建築風貌。宅邸內部保存了當時的家具、陳設和生活用品等,讓人們可以深入體驗清代生活的情景。

新埔上枋寮劉宅 (劉氏雙堂屋)

劉氏雙堂屋的獨特之處在於,宅邸內設有兩個正廳,分別為祖先廳和客廳,祖先廳是祭祀祖先的場所,而客廳則是招待客人和辦公的場所,是當時社會階層的象徵和重要場所。

因其獨特的建築和文化價值,新埔上枋寮劉宅已被列為台灣省定古蹟,也是新竹縣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築之一,是旅遊和文化探索的重要景點。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築,新埔好玩的地方還有很多,歡迎各地遊客來體驗客家風情。

新埔上枋寮劉宅 (劉氏雙堂屋)

登錄類別: 縣定古蹟
公告日期: 2006-07-24
創建年代: 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
地  址: 新竹縣新埔鎮上寮里義民路二段 460巷 42號
開放訊息: 開放

新埔上枋寮劉宅歷史沿革

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氏第十一世祖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其三子劉延轉、劉延臼、劉延楹,由廣東省饒平縣楊康鄉渡海來臺﹐暫居於鹽水港(今新竹市香山地區)一帶。長子劉延轉,字學悟,於枋寮開基立業,仿照原鄉住屋形式興建一座四合院祖堂,由於屋分前、後堂,故又名「雙堂屋」﹐當時建築僅以土埆築牆﹑茅草鋪頂﹐只有前後二進較考究。

大正八年(1919年),劉宅整修,由劉氏後嗣亦為名匠師的劉福清主持﹐加建左右三排橫屋,共費時十年,成為今日俗稱「二堂六橫式」的平面格局,共計九十九間室,建築面積約三萬平方公尺。其規模與新埔地區「一堂二橫式」的基本平面組成相較之下,足可顯示劉氏家族人丁旺盛之貌。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為紀念被劉氏後裔奉為開基祖的劉瑞閣(劉延轉之父),因而興建一座規模宏大﹑景觀壯麗的家族墓園,命名為「瑞閣園」。

劉氏祖訓規定﹐遷居他鄉立業者不得另立祖牌奉祀,劉姓家族遂以此祖堂為凝聚全家族精神之所在地。此外﹐並訂每年農曆正月四日為春祭﹑八月二日為秋祭列祖列宗之日。

新埔上枋寮劉宅建築形式

上枋寮劉宅又稱劉氏雙堂屋,因為擁有前後堂而得名。這棟房子獨特之處在於將客家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巧妙的結合,具有時代、技術、流派以及地方上的特色。四合院的部分強調了祠堂空間的重要性,子孫都圍繞著祠堂居住,也強化了家族的觀念。

廳堂內還懸掛了「鐵漢家聲」「克繩祖武」的匾額,用來教訓子孫勿忘祖訓。廳堂的窗戶以直條式的石砌窗櫺為主,有竹節式以及錢紋的圓窗,而門則是半圓拱型的門,牆面還有書卷形的彩繪做裝飾,上面寫著「禮門」、「義路」、「竹報」、「平安」,展現了禮教以及祈福的願望。而形式為對稱式的平面配置﹐居中者為雙堂屋﹐左右兩側各有三槓的橫屋(護龍),由層層橫屋與門廳圍成一禾埕,形成ㄇ字型平面﹐呈現出鄉紳大宅的宏偉氣勢。

劉宅的建築兩側的橫屋則是主要生活的地方,橫屋和門廳圍成的大禾程是生活的重心,舉凡節慶、產業等活動都會在此舉行。整個建築外觀看起來屋頂旁低中高,層層升起,表現了尊卑的倫理感,也滿足私密性和防禦性的需求,這也成了客家建築的特色之一。

前堂屋頂上的燕尾高聳入雲端,後堂則是硬山馬背屋脊,歷經清朝動亂、九二一大地震後再重新整修後的劉宅更增添美感,無論任何一處都可以看出工匠的手藝,以及當時家族的顯赫性。

劉宅後方的山坡上還有一座規模宏大,景觀壯闊的家族墓園「瑞閣園」,是劉家子孫為紀念開基祖劉瑞閣出資建造的,命名為「瑞閣園」,每年農曆正月四日為春祭,八月二日為秋祭列祖列宗日,是時千人共同祭祖,可謂客家親族倫理文化之代表,是一個值得參觀、追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