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紙的由來與意義

金紙,又稱「金箔紙」、「紙錢」,是台灣民俗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祭祀用品。其主要用途是供奉神明、祭祀祖先、普渡孤魂,以及補財庫、送神等儀式。金紙的燒化象徵著人們透過火焰將供品傳遞至另一個世界,表達敬意與祈求庇佑。
台灣的金紙文化源遠流長,與中國道教、民間信仰緊密相連。不同種類的金紙代表不同的祭祀對象,如「刈金」給神明、「銀紙」給祖先、「庫錢」給孤魂等。金紙種類

金紙的主要種類

金紙種類繁多,每種金紙都有其專屬用途,使用時應依照傳統習俗來選擇合適的種類。常見的包括:

  1. 刈金(壽金)
    用於供奉神明,如玉皇大帝、媽祖、關聖帝君等。
  2. 銀紙(福銀)
    主要用於祭拜祖先與地基主。
  3. 天地水庫錢
    主要燒給無主孤魂,或做法會時使用。
  4. 補財庫金紙
    用來補足財庫,祈求財運亨通。
  5. 四方金
    有鎮煞、驅邪的作用,常用於祭拜陰靈或淨宅。
  6. 壽金
    適用於長輩壽辰或敬神時使用。

拜地基主要用哪種金紙?

「地基主」是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家庭守護神,負責看顧房屋與家宅安全。地基主的生日為農曆每月初二和十六,因此一般會在這兩天祭拜,並燒金紙以示敬意。拜地基主時可使用這些種類的金紙:

  1. 福銀(銀紙)
    專門用來拜地基主,以示尊敬。
  2. 壽金
    搭配銀紙一同燒化,增強庇佑之效。
  3. 天地水庫錢
    有時也會搭配使用,以祈求地基主保佑宅內平安。拜地基主金紙

拜祖先要用哪種金紙?

祭拜祖先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習俗,適用的金紙種類包括:

  1. 福銀(銀紙)
    最常用的祖先金紙,象徵子孫敬奉祖先。
  2. 刈金(壽金)
    若祖先地位崇高,可搭配使用。
  3. 天地水庫錢
    可補助祖先陰間生活所需。

拜祖先時所燒的金紙數量並沒有嚴格的規定,通會以奇數(三、五、七組)為主,因為奇數在民俗信仰中象徵陽氣旺盛。金紙的數量上則無一定的基準,心意最重要,不過通常在清明節、中元節或農曆過年等重要節日時,會準備較多的金紙以示慎終追遠的誠意。

普渡要用哪種金紙?

普渡法會主要用來超渡無主孤魂,所用的金紙有:

  1. 天地水庫錢
    提供無主孤魂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大銀(大福銀)
    普渡時大量使用,象徵布施。
  3. 壽金
    偶爾也會搭配使用,以示尊敬。

送神金紙有哪些種類?

送神指的是將神明「送回天庭」,使用的金紙種類主要有:刈金和四方金。刈金主要供奉神明,代表敬獻財寶;四方金則常用於送神、避邪、調整風水。

燒金紙的禁忌與習俗

燒金紙時須注意:

  1. 勿隨意燒化
    應在適當地點進行。
  2. 忌逆風燒
    避免灰燼飄回身上。
  3. 燒完後須淨身
    防止陰氣纏身。

台灣的金紙文化深植於民間信仰,至今仍廣泛使用。雖然現代社會環保意識提升,但金紙作為傳統信仰的一部分,仍然具有文化價值與象徵意義。燒金紙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