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的功能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在中醫與西醫的理論中都扮演關鍵角色。
西醫觀點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主要負責:
- 代謝作用:肝臟參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並合成膽固醇與膽汁酸。
- 解毒功能:分解藥物、酒精、毒素,保護人體免受有害物質侵害。
- 膽汁分泌:幫助脂肪消化和維生素吸收。
- 儲存養分:儲存維生素A、D、B12,並調節血糖。
- 免疫防禦:幫助身體抵禦感染,促進免疫細胞的活性。
中醫觀點
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泄、藏血、與情緒相關。肝屬木,與情緒、氣血運行、消化、內分泌系統密切相關,其主要功能包括:
- 「肝主疏泄」:調暢氣機,維持消化、情緒和經絡氣血通暢。
- 「肝藏血」:調控血液儲存與分配,影響月經、筋骨健康。
- 「肝開竅於目」:影響視力,肝血不足可能導致眼睛乾澀、視力下降。
- 「肝主筋」:掌管筋腱的健康,肝血不足時可能出現抽筋、關節僵硬。
肝不好會怎樣?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代謝與解毒器官,負責分解毒素、代謝營養、合成蛋白質與儲存能量。當肝功能受損,可能會出現疲倦、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黃疸、腹脹、噁心等症狀。
隨著問題惡化,還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導致水腫、瘀青,甚至因膽汁代謝異常而出現糞便變淡、尿液變深等情況。嚴重時,可能發展為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影響生命安全。
常見養肝中藥方
中醫養肝強調調理氣血、清熱解毒、補肝益腎,以下是幾款常見的養肝中藥方:
-
四物湯(補肝血,適合肝血不足者)
適用症狀:臉色蒼白、眼乾、頭暈、經血量少。
組成: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
功效:補血活血、調理月經,適合女性經期調理與肝血不足者。 -
柴胡疏肝散(紓解肝氣鬱結)
適用症狀:壓力大、容易生氣、消化不良、脅肋疼痛。
組成:柴胡、白芍、枳殼、陳皮、甘草、川芎、香附。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止痛,適合壓力型肝氣鬱結者。 -
龍膽瀉肝湯(清肝火,適合肝火旺者)
適用症狀:口乾口苦、頭痛眩暈、失眠、目赤腫痛、小便黃。
組成:龍膽草、柴胡、黃芩、澤瀉、木通、當歸、生地黃、甘草等。功效:清熱瀉火、保護肝臟,適合肝火旺盛的人。
-
丹參飲(活血化瘀,保護肝臟)
適用症狀:肝區隱痛、血液循環不佳、長期熬夜、容易疲勞。
組成:丹參、檀香、砂仁。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肝臟血流、保護肝細胞。 -
五味子湯(滋補肝腎,提升肝臟解毒功能)
適用症狀:疲倦無力、肝功能指數異常、慢性肝炎患者。
組成:五味子、生地黃、麥冬、山藥等。
功效:滋養肝腎、增強肝臟解毒能力,適合慢性肝病調養。
雖然中藥具有調理肝臟的作用,但長期或過量服用,特別是在沒有醫師指導的情況下,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許多養肝中藥具有活血化瘀,可能會對肝細胞產生刺激,甚至導致藥物性肝炎或肝功能異常。此外,某些養肝中藥具有苦寒性質,過量服用可能會影響腸胃功能。
哪些人不適合服用養肝中藥?
養肝中藥雖然對肝臟有調理作用,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服用。以下幾類人群應慎重考慮或避免自行使用:
-
肝功能嚴重受損者(如肝硬化、肝衰竭患者)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若已有嚴重肝病(如肝硬化、肝衰竭、肝癌),過量或錯誤使用中藥可能進一步加重肝臟負擔,影響解毒功能。某些補肝藥材(如何首烏)含有潛在的肝毒性,可能導致藥物性肝炎。
此類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避免自行服用養肝中藥。 -
正在服用肝病藥物或抗凝血劑者
一些養肝中藥(如柴胡、丹參、當歸)可能影響肝病藥物的代謝,降低療效或增加肝臟負擔。丹參、當歸、川芎具有抗凝血作用,與阿斯匹靈、華法林等抗凝血藥同時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此類患者應先諮詢醫師,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
某些養肝中藥(如柴胡、黃連、龍膽草)屬於清熱解毒類,可能影響胎兒發育或造成子宮收縮,增加流產風險。部分中藥(如當歸、川芎)具有活血作用,可能影響胎盤供血。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自行服用養肝中藥,應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
胃腸功能較弱者(脾胃虛寒者)
某些養肝中藥(如龍膽草、黃芩、黃連)性質苦寒,可能導致胃部不適、腹瀉、食慾下降,特別是脾胃虛寒者更容易出現腸胃不適。補肝藥材(如熟地黃、何首烏)較滋膩,可能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胃悶、噁心。
此類人群應選擇溫和的養肝方式,如調整飲食與作息,避免過多使用苦寒或滋膩的中藥。 -
低血壓患者
某些補肝中藥(如丹參、川芎、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降低血壓,導致頭暈、疲倦、手腳冰冷等症狀。若本身已經有低血壓問題,過量服用這類藥材可能進一步影響血液循環。
低血壓患者應謹慎服用活血類養肝中藥,並留意血壓變化。 -
有凝血功能障礙者(如血友病患者)
某些養肝中藥(如丹參、當歸、川芎)有抗凝血作用,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風險。若有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症,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更需特別注意。
此類患者應避免服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養肝中藥。 -
兒童與青少年
兒童與青少年的肝臟發育尚未成熟,過量使用養肝中藥可能影響內分泌調節與正常生長發育。部分中藥(如何首烏)可能影響兒童肝酶代謝,增加肝毒性風險。
兒童與青少年應透過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來養肝,避免自行服用中藥。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與解毒器官,肝功能失調可能影響全身健康。透過中藥方如四物湯、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等,可以幫助補血養肝、疏肝解鬱、清熱解毒。
此外,配合飲食、作息調整與壓力管理,才能真正達到全方位的養肝保健。若有嚴重肝臟問題,建議在中醫師或西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確保安全有效地養護肝臟。